唐宋之际礼学思想的转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唐宋之际礼学思想的转型精美图片
》唐宋之际礼学思想的转型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唐宋之际礼学思想的转型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806801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6
  • 页数:471
  • 价格:41.3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内容简介:

古人如何理解“礼”,是礼学思想史叙述的基本视角。礼是人为创作,还是自然生成?圣人制礼的实质是制作经典,还是保存历史制度?礼如何实现教化的意义?对这些核心议题的不同探讨,构成了传统礼学演进发展的张力。

礼学发展到唐宋之际,以文本解释为主的汉唐注疏传统日渐枯竭,宋人开始在“追法三代”的信念下,为“礼”重建思想根基。本书梳理了从赵匡、杜佑、聂崇义、刘敞、陈祥道,再到李觏、王安石、张载、二程、吕大临的礼学研究,*终落脚在朱熹对于不同礼学方法与思想的统摄上。这些唐宋之际的思想家对礼的规范性来源和人性论基础进行了重新阐释,由此实现了礼学思想与礼仪实践的历史转型。


书籍目录:

序言 乔秀岩

 

绪论

节 礼学的类型

第二节 唐宋之际的礼学思想概观

 

序章 后义疏学时代的经典危机

节 注疏的文本解释特征及其衰落

第二节 唐代官方礼学的技术化

第三节 玄宗朝礼文之变

 

章  礼义、历史传统与中晚唐礼学

节  赵匡“禘论”及其经学

第二节  杜佑《通典》与“通礼”传统

第三节  中晚唐礼书编纂中的礼学

 

第二章  历史传统中的儒学困局:北宋前期礼制变迁中的制礼思想 

节  太祖、太宗、真宗前期对晚唐五代礼学与礼制的继承

第二节  法唐与儒学潜流:真宗朝中后期的祭祀礼制

第三节  仁宗朝礼制中的儒学与“祖宗之法”

 

第三章  追法三代:礼制复古与考证方法在礼学中的兴起

节  依经复古:李觏对汉唐注疏的继承与调整

第二节  刘敞的礼经学及其意义

第三节  考见三代:新学与礼学考证方法的发展

 

第四章  自然之礼与成圣之学

节 礼法与成圣:李觏《礼论》及其困境

第二节 王安石的性情论:基于礼乐论视角的重构

第三节 理学与礼的重塑

 

终章 北宋礼学遗产与朱子礼学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冯茜,1988年出生,四川成都人。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史系,现为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经学文献、礼学与礼制史的研究。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沈文倬认为:“在古代,’字本有广狭义:就广义说,凡政教刑法、朝章国典,统统称之为礼就狭义说,则专指当时各级贵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经常举行的祀享、丧葬、朝觐、军旅、冠昏诸方面的典礼。”3钱玄云:“古之所谓礼,本指祭祀鬼神之事,随社会发展,礼之范围逐步扩大,由祭祀之礼而及于人伦之各种规范,再而至于有关政教之典章制度。


其它内容:

前言

《唐宋之际礼学思想的转型》序言

 

丨乔秀岩

如果说认识即知差异的话,读书恐怕要分两种。种读书,即将自己的认知世界与书对照,看两者之间的差异。第二种读书,则将其他书与此书对照,观察其间的差异。种读书,我且叫作“自然”的读书,是我们平常默认的读书方法。我们按自己的兴趣看书,没有兴趣的不会去看。拿到书先翻翻,如果内容都是自己熟悉的,不会认真看。若有对自己新鲜的内容,看看讲得对不对、好不好,好的吸收,不好的跳过。读古书也如此,我们用自己的常识或“学识”去看古籍,丰富见识,积累组织自己对古代世界的认知,有时感到书中所述与自己已有的认知有矛盾,则要思考究竟是我理解错了还是书讲错了。我与书之间,有一种循环交流的过程,而后的目标在于完善自己的认知世界。第二种读书,相对于种,可以说是“变态”的读书,我们 不是为提高自己,而是有兴趣探索这部书,才用这种读书方法。将此书放在其他诸书之间进行比较,我们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异同,才有可能比较客观地评估这部书的特色。不以自己的认知世界为标准,所以也容易跟别人共同讨论研究。用“自然”的方法读一部书,每个人的感受会不一样,甚至会产生各种错觉,有时也形成对此书的错误印象。但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书中讲的内容究竟对不对,要做考证,也能得出一个大家公认的结果,会有一种客观性。考证自然需要参照其他文献,是否也进入了“变态”的领域?我的回答是否定的,这样还不够“变态”,因为这种考证后的关心仍然离不开自己的认知世界,尽管这一认知世界可以跟“学术界”连通。我说的“变态”读书,要忘了自我而追求此书的意义,越过此书内容而探索作者的思路。说是忘了自我,读书的主体仍然是我自己,主观性是始终不免的。但这种读书后的关心点不在自己的认知世界,而在作者的认知世界,就在这一点上,与“自然”的读书正相反,所以才叫“变态”。我和叶纯芳在“古典与文明”丛书中的两部《读书记》想要提倡的就是这种读书方法,我们认为学术史、思想史的研究要自觉排除“自然”的读书方法,采用“变态”的读书方法。

 


书籍介绍

古人如何理解“礼”,是礼学思想史叙述的基本视角。礼是人为创作,还是自然生成?圣人制礼的实质是制作经典,还是保存历史制度?礼如何实现教化的意义?对这些核心议题的不同探讨,构成了传统礼学演进发展的张力。

礼学发展到唐宋之际,以文本解释为主的汉唐注疏传统日渐枯竭,宋人开始在“追法三代”的信念下,为“礼”重建思想根基。本书梳理了从赵匡、杜佑、聂崇义、刘敞、陈祥道,再到李觏、王安石、张载、二程、吕大临的礼学研究,最终落脚在朱熹对于不同礼学方法与思想的统摄上。这些唐宋之际的思想家对礼的规范性来源和人性论基础进行了重新阐释,由此实现了礼学思想与礼仪实践的历史转型。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藏书馆(625+)
  • 无缺页(299+)
  • 种类多(99+)
  • 收费(254+)
  • 全格式(588+)
  • 差评少(497+)
  • 超值(250+)
  • 速度慢(555+)
  • 差评(570+)

下载评价

  • 网友 印***文: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石***致: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田***珊: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融***华: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寿***芳: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石***烟: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曹***雯: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权***波: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谢***灵: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马***偲: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康***溪:

    强烈推荐!!!

  • 网友 堵***格:

    OK,还可以

  • 网友 饶***丽: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