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小儿女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世间的小儿女 世间的小儿女精美图片](https://img3m9.ddimg.cn/84/2/29254089-1_h_10.jpg)
世间的小儿女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菜场里的女作家以一支真挚之笔,打捞遗落在岁月深流中的诗意贝壳,在庸常小事的裂隙之间采集灵感光火,重现生命初的粗粝与鲜活,也让行走在星空下的文明,抚触到那颗柔软而火热的心。
内容简介:
野生作家陈慧长年混迹于嘈杂的小镇菜场,她却用澄净、温暖的文字,守住了内心的安宁。作品集《世间的小儿女》中,陈慧以童年的苏中平原和远嫁的浙东小镇为背景,描画其养父、养母、邻居等,以及在小镇菜场中摆摊时遇见的、在人世间匆匆相逢的各种人的命运,记录下生命的无奈和庄严,卑微与贵重。她记录的是生活中的人,当然,又远不止这些。她以一支真挚之笔,打捞遗落在岁月深流中的诗意贝壳,在庸常小事的裂隙之间采集灵感光火,重现生命初的粗粝与鲜活,也让行走在星空下的文明,抚触到那颗柔软而火热的心。
书籍目录:
目 录
001 毛永宽先生
012 寿二爷
017 养 母
035 大院里的阳光
047 个给我书看的人
059 姨奶奶
072 戒 烟
087 二 胡
100 养 父
114 青春痘
127 万年青
140 七 巧
151 私 奔
160 姚木匠
178 大岚痴神
187 宋家阿公
202 黄芽头
207 棉田里的男孩
212 章 越
220 十六响
227 一个和三个
237 戆 头
253 卖笋的老人
257 父与女
268 昌铜匠
274 陶 姨
作者介绍:
陈慧,原籍江苏如皋,做过裁缝,开过日杂店。现定居浙江余姚,混迹菜市场十六年,摆摊之余写作。出版有作品集《渡你的人再久也会来》。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一个和三个
我不知道她的姓名,不知道她的家在附近的哪个村子,也不知道她的确切年龄,我知道的是,她家里开了一间小小的杂货铺子。早前的几年,她隔三岔五地到我的小摊子上来批发少量的清洁球和热水瓶塞子。这年把,清洁球和热水瓶塞子她基本不拿了,因为她住的那个村子通了公交车,方便得很, 半小时一个班次,村民们更愿意搭公交车到镇上来购物。小店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有些货物搭在货架上都蒙了尘。
原先,她到街上来骑的是一辆脚踏三轮车,邮电绿的,我忘记了是什么牌子,但看起来特别结实。不管天晴还是落雨, 总有一块厚实的白塑料纸兜头兜脑地盖在后车斗之上。车斗里满当当的,隔着一层塑料纸,看不出下面具体有些什么东西。满载的三轮车回回都放在我的小摊旁边,她扬声交代我一句:三三,麻烦你帮我照看一下哦。然后,才放心地走向菜市场深处。
出了菜市场,她把手上拎着的几袋子小菜一样一样地报给我听:带鱼是老太公想吃的—— 这地方的中老年妇女习惯性地把自己的丈夫称为“老太公”。油豆腐烧肉是婆婆爱吃的,婆婆的牙没有了,爱吃肥肉。袋子里的一块五花肉真是喜人!她很满意,又似乎是有些惭愧,真诚地夸赞肉摊上的屠夫们有义气,说他们卖肉给她不但价格上次次打了折扣,分量上还超出了不少。不光是屠夫,卖水产的、卖南北货的、卖蔬菜的、卖鸡肉鸭肉的,当然也包括我在内,她通通要表扬一遍。于是乎,在她的嘴里,这个菜市场里里外外的小贩都闪动着神性的光芒。
她喉咙音很高,很硬。在与她同龄的一批女人中,她的语调是颇为特殊的。怎么个特殊法呢?一直提着劲儿说话,就像是在和谁对峙着,而且还是轻易不退让的那种。经过她身旁的路人,往往会因为她的音量而侧目。
她年轻时一定是个标致的人儿。哪怕如今已风霜满面了,美女的底子依旧是分明的。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两条齐腰的、编得一丝不苟的麻花辫子。这样古典的麻花辫子,在这个镇上恐怕找不出第二条了。圆脸,端正协调的五官,尤其是眼睛,宽宽的双眼皮,睫毛又浓又长。倘若这样的眼睛里盛的全是欢欣与喜悦的话,那该是多么明亮动人。可惜,她出现在我面前时,两腮上亮汪汪的,微微地肿胀着,眼白和眼角非常之红,简直能与兔子媲美。任谁都知道,她刚刚大哭了一场。
她一星期来镇上一趟,要做的事情好几桩:她去银行缴水电费或领丈夫的工资。丈夫是商场提前退休的职工,拿到手的退休金在三千元左右。她去批发部进点货,生意再怎么不好,既然店面还开着,货架上就不能空缺太多。她去社区办杂七杂八的手续或领取物资。工作人员打电话知会过了,一定得来。她去医院开一些降血压血糖之类的药。家里吃饭的人四个,四个吃饭的人都得吃药。她来菜市场买菜。一家人的口味不一样,每个人都要考虑到。这些事很要紧,但再怎么要紧,也得排在她的祈祷之后。祈祷要在教堂里进行,她来镇上的站就是教堂。
我没去过教堂,不清楚祈祷是如何进行的。但看她那疲惫不堪的样子,想必祈祷是极其耗费心力的。她哑着声对我说:“三三,我祈祷过了,哭过了,心里就舒畅了许多。”
她这么一说,红红的眼睛里又潮乎乎的了,似乎只要一用力,泪水顷刻间便能滚滚而下。我连忙劝她:“阿姨,你要想开点,尽量保重身体。”
她点点头,无奈又茫然:“三三,我也不知道自己现在怎么这么容易哭。我本来不是个爱哭的人,再苦再累我都不怕,都不流眼泪。这两年,我实在控制不住情绪了,一个人不知不觉中就哭出了声。我老了,力气小了,可怎么办才好?一想到这个,我就没办法安心。”
“你别想太多。”我说,“明天要等到今天结束了才会到来, 你的任务是把今天完整地过好。”
“三三,你说得对。我不该想的。我不想了。”她嗫嚅着低下头,大滴大滴的泪珠儿扑簌扑簌地掉在胸前,“这是我的命, 是我前世作的孽。因果轮回,所以这一辈子不得不受苦,不得不偿还。”
我认识她的这些年,这样的话,她说了好多遍。我默默地待在原地,等着她自己擦干眼泪。眼泪一擦干,她似乎又可以满血复活了,急急忙忙地去推三轮车,说:“我要走了。婆婆在床上躺了一上午,我得赶紧回去给她翻个身。”
她婆婆九十多岁了,中风导致半身不遂,常年瘫在床上, 吃喝拉撒全靠她一个人拉扯。我问她:你婆婆没有女儿吗? 她叹气:“女儿有三个。一个摔断了腿,走路都拄着拐杖;一个脑溢血后遗症,还得别人侍候;另一个,丈夫得了重症,离不开她,十天八天抽空来一趟就不错了。”
去年冬天的某一天,老人家突然呼吸不畅,连翻白眼,手脚抽搐,眼见着要驾鹤西去了。她惊慌之下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呜啦呜啦地把老人家送到市一院。折腾了一通,又救回了一条老命。对于这件事,她的意思是:我做不到眼睁睁地看着她死,哪怕她救回来以后还是我的累赘。
她用的虽然是“累赘”二字,但并没有用对待累赘的态度对待婆婆,她对婆婆的喜好很上心。她的车龙头上挂着一碗打包的千里香大馄饨,那是她婆婆爱吃的食物。她握着车把手走了两步,又回过头望了我一眼,她一脸灰败:“唉!我对她再怎么好,她一样要咒骂我。”
被得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婆婆咒骂是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她的丈夫有时也要来责骂她,责骂的理由是她管着他的工资卡却不给他买好吃的。他爱吃荤腥,爱吃油腻,好每日的餐桌上都能有鱼有虾,有蟹有鳖,有蹄髈有红烧肉。这种理想化的小康生活显然是奢望。所以,他不满,他暴躁,他不依不饶地缠着她闹:你把我的工资用到哪里去了?我有那么多钱,你凭什么不给我买猪蹄买大带鱼?你这个刻薄小气的坏女人!
她被他叱责得狼狈不堪,还不能和他辩论,只是一个劲儿地安抚他:“你别生气呀,别生气,你这个月的工资还没到手呢。过几天我去镇上领,肯定会给你买好吃的回来。”
她像哄孩子一样把他哄去看电视。从他四十岁起,她就这样哄着他了。有什么办法呢?她嫁给他时,他在镇上的商场里做售货员,也算一表人才、聪明能干,而他精神失常是因为他们的个儿子。儿子七岁,大夏天的,趁着大人睡午觉偷跑到水塘边上去玩水,一头栽了下去。找到时,口鼻全是烂泥,肚子胀鼓鼓的。他抱着尚牙牙学语的二儿子疯了一样地飞奔过去,孩子早已没了气息。那个孩子是他的宝贝,他的命根子,打那之后,他的元气就大伤了。上班时间自言自语,收钱找钱一再地出错,不是少收了,就是多找了,他经手的那只柜台的账每个月都对不上数目。顾客来了,他絮絮叨叨地和人家诉说自己落水而亡的儿子,说得人家头皮直发麻。商场的领导还算是有人情味的,体恤他的失子之痛,给他办了病退手续,让他领着一份基本工资在家休养。
这一休养,就是十五年。他在家看书看报,养了几盆兰花,按照医生的吩咐按时吃药,病情控制得还不错。
他养病的那些年,家里家外全由她担着。她是个要强的人,眼看着左邻右舍翻盖的二层小楼把自己家的三间小平房夹在中间,她无时无刻不想着怎样把日子过好。二儿子上小学后,为了一家人也能住上新楼房,她把孩子托付给寡居的婆婆,只身去了上海的富贵人家做保姆。做保姆倒是能挣钱,关键是不自由,一年到头,雇主家至多批她两回假。她在大上海抱着别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却没有妈妈疼,她心里有愧。为了弥补孩子缺失的一份母爱,她给孩子带回了许多乡下商店里没有的好货色,吃的、用的、穿的、玩的,通通是大上海生产的。村里的其他孩子头一回见着,都羡慕得不得了。
儿子上初二了,她从上海给孩子买了一身新衣服、一双“耐克”鞋、一辆红白相间的山地车。那会儿,能变速的山地车是新产品,大城市里才兴起,乡下根本买不到。孩子高兴坏了,穿着新衣新鞋,推着新车兴冲冲地出门兜风。她追出门, 冲着儿子的背影大喊一声:“慢点儿!你慢点儿骑!”
儿子回头,笑容灿烂得如同五月的榴花:“妈,你放心!”
她没想到那是儿子留给她的后一个笑脸。她以为时髦惹眼的山地车是儿子的快乐源泉,丝毫没料到,快乐的源泉转眼酝酿出了滔天的旋涡,生生地困顿了儿子一生。
孩子骑着车在公路上吹风,迎面来了一群勾肩搭背的社会小青年。可能他们一时心血来潮,可能是款式新颖的山地车使他们眼红了,他们不约而同地伸出手拦住了他:“下来!”
“下来干什么?”孩子感到莫名其妙。
“把车子给我们!”
“这是我的车,为什么要给你们?”
“不给是吧?”领头的一个小胡子觉得丢了面儿,劈手给了孩子一个巴掌,“你还敢讲废话?给不给?!”
孩子死死地护着他的新车,怎么也不肯撒手。
你来我往地抢夺了几个回合,小胡子发飙了,一阵拳打脚踢:“你个欠揍的小兔崽子,看老子怎么收拾你!”
口鼻出血的孩子被好心的群众送进了医院,治疗过程中数度昏迷。迷迷糊糊中,他一个劲地喊:“妈妈,我头好痛啊! 妈妈!”
那时候,她真的没想到儿子的这句话会深深地植根于她余生的每一天。在脑震荡后遗症的影响下,即将升入初三的儿子办了休学手续在家调养。她以为,只要自己一步不离地护理,好好开导孩子,一切总会明朗起来的,儿子的未来依旧会步入正轨的。然而,现实与她的“以为”背道而驰了:儿子的头痛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厉害,狂乱的时间多于清醒的时间, 吃药只能缓解,压根不能根治。
看着浑浑糊糊的儿子捧着脑袋蜷缩在床上哀号,她心如刀绞。她多么希望眼前的一幕只是一个噩梦,明早醒来,老天爷就会还给她一个崭新健康的好孩子。她多希望儿子还可以像推着新车出门前那样灿烂、那样动人地对着她笑。哪怕只是一次,一次也好哇!
还未完完全全从丧子之殇中回过神来的丈夫接受不了小儿子精神失常的事实,他顾自退回了业已变形的空间,把塌陷了的世界彻底甩给了她,不愿醒来。
她哽咽着对我说:“三三,都是我的错。我不应该帮儿子买那辆山地车的,要不是那辆车,就不会发生这些事情了,我的儿子又怎么可能变成这个样子?”
愧疚是这个善良的母亲,无法自熄的折磨。
她的儿子四十多岁了,脑部受伤后的日常就是三件事:吃饭,吃药,睡觉。她也明白精神类的药物吃多了副作用大,可不吃怎么行呢?情绪不稳定时,儿子的药甚至还要加量。她也不是没被儿子打过。她揉着手上的乌青泪水涟涟地说:儿子不是故意动手的,他脑子做不了主才会这样的。她一点儿不怪他。她还说,儿子其实懂得体谅她的,预感到自己要发病,怕无意中伤了她,主动要求她多给他吃一颗镇定药。
她说话的同时眼泪滚滚而下。谁能想象得出她这些年来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一个痴呆麻木只晓得吃吃睡睡的丈夫,一个精神失常随时可能爆发的儿子。一个正常的人和他们相伴一天会是什么感受?一个月,一整年,三十多年呢?又该是什么感受?他们俩不是箱子,能摞起来;不是篮子,能挂起来;不是淘汰物品,能收纳起来一咬牙扔掉。他们是易燃易碎品,得无时无刻不谨慎打理。
她的帮手是婆婆。尽管婆婆的力量微薄,至少她还不至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两个苦命的女人共同协助了多年,一个照顾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一个照顾自己的儿子和丈夫。直到有一天,阿尔茨海默病凶猛地入侵了婆婆的大脑,婆婆痴呆了几年,又是中风。
她的人生挨到了这一步,剩下的,只是一个强撑着的自己和睡着的、坐着的、躺着的那三个我今年只见过她两次。匆匆地来了,匆匆地和我讲了两三句话,又匆匆地走了。新冠疫情厉害的那一阶段,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我站在菜市场外的巷子口,只要看到有人骑着邮电绿的三轮车,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到她。想到她蓄满泪水的、美丽的大眼睛,想到她苦涩的笑容和单薄的背影,想到她粗糙至极的双手拎着的每一样小菜。每一次想到她,我都会陷入深深的遗憾之中。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惦念这样一个与我没有直接关联的女人,况且,我的这种悄悄的惦念于她的生活而言,毫无意义。我不知道在村庄封闭的特殊时期她是怎样度过的,我只记得她告诉过我:只有闭上眼睛虔诚地祈祷过,只有痛痛快快地流过泪后,她才不会觉得自己是个无路可走的人。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小孩子真是一把尺子,一刻不停在长大,以此度量着大人们的年华飞逝。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座花冢,埋藏着比寂寞更凄美却又不为外人道的情感。
这世上的人,有多少人足够幸运能逃过命运的促狭呢?昌铜匠令我敬佩的是:不管这个独身的老人是迫于无奈,还是顺应了现状,
在短暂的颓废之后,他迅速地调整了情绪回归到惯常的轨道上来了。
生活的意义虽然不在于看到恶人有恶报,至少,弱势的人是不该任人鱼肉的。
读初中的儿子有时会问我:妈妈,到浙江来你后悔了吗?
有什么好后悔的呢?普通人的一生,无论怎么迈步,总会有所得有所失。人到中年,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信念支撑着,即可。其余的,一律是纠缠。
《序》
2018年,宁波出版社出版了我
的第一本散文集《渡你的人再久也会来》,各路媒体也做过一些宣传,于是有不少热心人慕名来探望我。也许在他们的预想中,一个三道贩子心里装着一捧捧的文字,似乎就能美得气贯云霄,可当他们在喧闹拥挤的菜市场,近距离地看到皮肤黝黑的我用杀人般通透的眼神清点着手上五块十块的毛票后,他们不得不失望而回。我的内心可能有猛虎,但绝对没有蔷薇。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生存。写作,无非是调节自我的增香剂,用一种较为体面的方式排遣独在异乡的寂寞
与孤单,让我这灰头土脸的人生不那么无趣罢了。或者,我这样散漫、毫无章法的文字连“写作”都不能算,我更像是在记录。用五味杂陈的生活输入用不加修饰的文字输出,记录一丝一缕的柔情,以弥补旧路上的缺憾,记录一点一滴的感动,以供我在前路上取暖。
《序》
其它内容:
前言
自 序
和同龄的女人相比,我的人生经历可能要多出那么几个小疙瘩。二十六岁前,我在江苏如皋生活。小时候被养父养母抱养,少年时又返回亲生父母身边,高中毕业后突然染上顽症,缠绵病榻多年。二十七岁那年远嫁到浙东小镇,一个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从头开始。先是开日用小杂货店兼带帮人缝补旧衣服,过了年把,怀孕了,因为身体吃不消,店关张了。孩子九个月大的时候,被拮据的现实所迫摆起了地摊。摆地摊的钱不好赚,没有哪一天不是凌晨三点多起床去菜市场抢地盘的。坚持了几个月,自己动手组装了一部简易的手推车做起了沿街兜售小百货的三道贩子。十年前利用摆摊之余的闲暇时间,自娱自乐写起了不着调子的小文章,直到今日。
在小镇人眼里,我能言善道,会折腾,肯吃苦,适合“闯江湖”。我不是天生闯江湖的人,我不能设计自己的人生旅程,只能由着生活的巨掌来摆布我的一切,这其中,就包括十三年的婚姻解体。
读初中的儿子有时会问我:妈妈,到浙江来你后悔了吗?
有什么好后悔的呢?普通人的一生,无论怎么迈步,总会有所得有所失。人到中年,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信念支撑着,即可。其余的,一律是纠缠。
我有一个很丰沛的童年。在苏中平原的蔡家庄村,那里有我善良淳朴的养父母,有曾经亲密无间的小伙伴,有性格鲜明的村人邻居。我熟悉蔡家庄村的河流、大树、田野以及更迭的四季,尽管我已离开那里三十年了,但此刻的我仍可以清楚地描绘出当时那湛蓝高远的天空。我甚至记得一只经常来我家门前的大河里觅食的翠鸟,它的身子圆滚滚的,羽毛极其斑斓,嘴里叼着一条小鱼,像箭一样快速地掠过碧绿的河面。我的阅读生涯也是由蔡家庄村一位叔叔无意间开启的。他是我养父家磨坊里的帮工,时不时带来几本书,我放晚学了就去他的房间里翻找,捧着书骑在门槛上看到奶奶掌灯。星期天,村子里的其他孩子都在田野里疯玩,只有我静静地待在屋檐下翻书,一坐半天。老屋的前面长着一排高大的水杉树,我眼睛累了就放下书仰望一会儿水杉树翠绿的叶子。金色的阳光从水杉树叶的缝隙间流下来,斑驳地洒落在我的脚面上。
知名作家谢志强老师告诉过我这样一句话:童年和故乡往往能影响人的一生。是呀,我的童年回不去了,故乡也回不去了,但文字可以在时空里挖出一条专用的隧道,送我回到美好的所在。
2018 年,宁波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本散文集《渡你的人再久也会来》,各路媒体也做过一些宣传,于是有不少热心人慕名来探望我。也许在他们的预想中,一个三道贩子心里装着一捧捧的文字,似乎就能美得气贯云霄,可当他们在喧闹拥挤的菜市场,近距离地看到皮肤黝黑的我用杀人般通透的眼神清点着手上五块十块的毛票后,他们不得不失望而回。我的内心可能有猛虎,但没有蔷薇。于我而言,重要的是生存。写作,无非是调节自我的增香剂,用一种较为体面的方式排遣独在异乡的寂寞与孤单,让我这灰头土脸的人生不那么无趣罢了。或者,我这样散漫、毫无章法的文字连“写作”都不能算,我更像是在记录。用五味杂陈的生活输入,用不加修饰的文字输出,记录一丝一缕的柔情,以弥补旧路上的缺憾, 记录一点一滴的感动,以供我在前路上取暖。
书籍介绍
野生作家陈慧长年混迹于嘈杂的小镇菜场,她却用澄净、温暖的文字,守住了内心的安宁。作品集《世间的小儿女》中,陈慧以童年的苏中平原和远嫁的浙东小镇为背景,描画其养父、养母、邻居等,以及在小镇菜场中摆摊时遇见的、在人世间匆匆相逢的各种人的命运,记录下生命的无奈和庄严,卑微与贵重。她记录的是生活中的人,当然,又远不止这些。她以一支真挚之笔,打捞遗落在岁月深流中的诗意贝壳,在庸常小事的裂隙之间采集灵感光火,重现生命最初的粗粝与鲜活,也让行走在星空下的文明,抚触到那颗柔软而火热的心。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盗版少(310+)
- 下载快(66+)
- 小说多(114+)
- 速度慢(539+)
- 经典(362+)
- 下载速度快(61+)
- 体验满分(340+)
- 内容完整(614+)
- 内涵好书(531+)
- 三星好评(262+)
下载评价
- 网友 冯***丽: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孙***夏: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焦***山:
不错。。。。。
- 网友 权***波: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堵***格:
OK,还可以
- 网友 习***蓉:
品相完美
- 网友 后***之: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马***偲: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康***溪:
强烈推荐!!!
- 网友 冉***兮: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通***蕊: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利***巧: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融***华: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养***秋: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辛***玮: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步***青:
。。。。。好
喜欢"世间的小儿女"的人也看了
吉奥·庞蒂建筑思想及作品(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數位時代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蓝盾书屋系列 计划生育与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监督执法指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尹强 编著 天津大学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小熊故事 我妈妈是我最好的朋友】小学彩图中英双语正版儿童故事书绘本小学生书籍 h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全套6册恐龙书籍大全0-3-8岁图画书一年级带拼音的儿童读物小学生注音版童话早教启蒙绘本睡前故事书宝宝幼儿园适合4到5男孩子阅读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重大、疑难、典型涉林案例评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My Family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原装正版音乐碟片cd音乐大讲堂中囯名歌名曲中9CD汽车载音乐光盘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文化价值重建与“人的新农村”建设研究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中职新英语泛读教程 1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IPSec VPN设计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正版现货 带题库 2020房地产经纪操作实务考点精粹及真题解析 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理职业资格考试通关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贝叶斯统计与MATLAB实现 高等院校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2020年注册会计师行业重点问题研究报告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靠前犯罪专题探索(一) 黄立 王水明等主编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开拓社会文化史的新领域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曹操残梦【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江苏之旅——中国之旅热线丛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中国京剧优秀人物丛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