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建筑十五讲 董豫赣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现当代建筑十五讲 董豫赣 北京大学出版社精美图片
》现当代建筑十五讲 董豫赣 北京大学出版社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现当代建筑十五讲 董豫赣 北京大学出版社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122174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11
  • 页数:285
  • 价格:38.35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内容简介:

本书由作者在北京大学开课近十年、广受欢迎的通选课讲稿整理而成。全书将重点集中在梳理西方现代建筑发生、发展的脉络上,结合同时期西方其他艺术的发展线索,对第一代四位现代建筑大师的建筑思想加以探讨,并考察他们的思想在西方当代建筑中的主要影响与不同表现,最终落实到对中国现当代建筑的现状与西方同时期建筑差距和差异的反思,从而提出中国当代建筑的地域性与国际化问题。史论结合,辅以众多经典建筑作品的赏析,图文并茂,是一本很好的现当代建筑史入门书。


书籍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前言

第一讲 建筑与文学:大建筑的衰亡

第二讲 建筑与革命:柯布西耶的建筑革命

第三讲 建筑与史诗:密斯的钢铁建筑

第四讲 建筑与有机:赖特的有机建筑

第五讲 建筑与秩序:路易•康的建筑余晖

第六讲 建筑与装饰:斯卡帕的有机装饰

第七讲 建筑与符号:19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

第八讲 建筑与地域:地域性建筑的不同表现

第九讲 建筑与消费:电影Play Time里有关创造的秘密

第十讲 建筑与教育:1980年代的解构主义思潮

第十一讲 当代建筑的奇观:消费时代的奇观倾向

第十二讲 当代建筑的实验:非主流建筑师的独立研究

第十三讲 东邻日照(上):日本当代建筑盛况

第十四讲 东邻日照(下):中日现当代建筑概况比较

第十五讲 建筑与自然:中国建筑的可能性展望


作者介绍:

董豫赣,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著名建筑师、建筑评论家,人称“老董”。在北大主讲“现当代建筑赏析”通选课十年,成为北大最受欢迎的精品课之一;为理清讲义陆续撰写的七十余篇论文,在各类杂志上刊登;偶然著成的两本有关建筑与艺术的小书《极少主义》《文学将杀死建筑》,都在半年左右重印;为教学实践所建成的几幢建筑,曾被国内外多种报刊报道,并由此出版了两本专著《从家具建筑到半宅半园》《败壁与废墟》;近年来迷恋造园,相关造园作品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建筑艺术年鉴》,为此新开一门“中国古典园林赏析”通选课,也从几年前三十余人的冷清小课发展为百余人的拥挤大课。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在《建筑中的装饰》一文中,沙利文假设有一种“有机装饰”,能在装饰与构筑的一体化进程中,呈现出“有机装饰”的建筑光芒。其观念之光,沙利文认为来源于“体量构成” ( mass-composition)与“节点构思” ( joint-consid-eration)的相互辉映。

沙利文的“有机装饰”,被他的弟子赖特部分继承,赖特大谈他的“有机建筑”,但对“有机装饰”却很少提及;柯布专注于“体量构成”,却罕见地提及“节点构思”;密斯着迷于“节点构思”,却不甚在意“体量构成”;康对建筑的理解也许最接近沙利文的“有机装饰”,他以“服侍空间”与“被服侍空间”的空间构成,重新整理了柯布的“体量构成”,他对节点人体关节的比喻,或许最接近沙利文的“节点构思”,尽管康未使用过“有机装饰”一词,却在对斯卡帕的建筑所写下的著名赞诗中,将装饰与关联于有机的自然相提并论。


从窗户进入,是由于威尼斯海平面的上升,时常会淹没桥左的两扇古老大门,为了保证潮汐水线以上抬高了的走廊的安全,斯卡帕发明了一种踢脚线细部,用一条细水槽将新铺设的地面与旧有建筑的墙面分离开,以应对威尼斯运河周期性的潮汐对建筑物的不定吞没。这一与潮汐相关的细部设计,却在另一处建筑——维诺那古堡改造项目里,爬上二楼的展厅墙角。尽管此地已无潮水淹没之虞,斯卡帕以这个特殊的沟槽节点,取代了传统的木质或石质踢脚线,并区分了垂直墙面与水平地面——墙与地面交接处,常常被清洁工称为卫生死角的地方,却也正是建筑体量的交界点。类似的敏感,也出现在维诺那银行落水管的节点设计里——这个微椭圆形窗洞下方纤细如雨痕的落水饰件,得自斯卡帕对建筑物在时光流逝中痕迹的细致观察——圆形窗洞的下端,通常会成为积水垂落的位置,这一纤细的垂直落水模拟着雨水的渍迹。斯卡帕以此来排除这座老建筑与他新加建的一层立面之间缝隙的积水。


上世纪20年代,里特维尔德设计过一把闻名家具史的红蓝椅,其舒适性让位于风格派分离的概念性——支座、扶手、靠背不但相互分离,它们之间的不同颜色,也强化了无所不在的分离概念。它与里特维尔德设计的施罗德住宅一样,都在应和蒙特里安要将三维建筑分离为二维平面的要素化宣言。


斯卡帕为奥蒂维提展示中心设计了一部楼梯(图6-6),其本身的可展示性,可与楼梯史上最奢华的楼梯——米开朗基罗为劳伦齐阿那图书馆设计的那部楼梯相比较。米开朗基罗这部被称为瀑布的楼梯,其踏步被区分为经典的三段:第一段三步,以放大的椭圆形为标记;第二段七步,以踏步平行放大为标记;第三段五步,依旧以放大的椭圆形为标记。斯卡帕这座由石材整体切割的踏步,也被分为三段:第一步被放大成一个稍稍脱开地面的独立平台;第七步踏面并未变宽,却向一侧延伸,明显区别于别的踏步;最后一步,与米开朗基罗以放大踏面的方式区别梯段不同,斯卡帕利用二楼铺地的一块石材,也表达出类似的三段论意义。


斯卡帕对梯段最敏感的区分,来自于布里诺家族墓园设计的几阶踏步:五个踏步中的四踏,以三种结构方式、三种不同的形状区分,而且它们的设计还选择了左右脚的先后方式,也就区别了踩踏时的身体方式。这被区分得有些不可思议的楼梯,被称为斯卡帕楼梯。它以其五步与另一个只有三步的踏步,在墓园里构成对仗;它们的行走方式的差异,还分别被斯卡帕赋予生与死的不同意义。


如果将维诺那古堡的那座木楼梯与一旁的雕像并置(图6-9),其要素的分离立刻就产生了对话的连结意义:雕塑被置于一个木头台上,与楼梯第一阶放大的木平台对齐,但木台上的雕像却微微转头,转向楼梯斜上方,似乎在观察下楼的观众,而楼梯平台被放大的这一步台面,将成为过往观众各种姿态的展台。

依照他的学生的回忆:

他在展品与建筑之间创造出来的相互联系,是他的真正成就的标签。就像他不能设计一所房子,如果不知道它建在何处一样,他也不能设计一个展览室,而不知道将要展出什么。这两个方面由一直关注的对话思路所连接,避免了一个单独的个人的直觉表达。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体验差(302+)
  • 无颠倒(616+)
  • 下载快(387+)
  • 盗版少(396+)
  • 内容完整(85+)
  • 章节完整(468+)
  • 快捷(141+)
  • 还行吧(296+)
  • mobi(242+)

下载评价

  • 网友 晏***媛:

    够人性化!

  • 网友 芮***枫: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孙***夏: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冯***丽: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马***偲: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师***怡: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辛***玮: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蓬***之:

    好棒good

  • 网友 汪***豪: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丁***菱: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谭***然: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