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译林:鲁滨逊漂流记(快乐读书吧小学六年级上)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经典译林:鲁滨逊漂流记(快乐读书吧小学六年级上)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经典译林:鲁滨逊漂流记(快乐读书吧小学六年级上)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经典译林:鲁滨逊漂流记(快乐读书吧小学六年级上)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经典译林:鲁滨逊漂流记(快乐读书吧小学六年级上)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经典译林:鲁滨逊漂流记(快乐读书吧小学六年级上)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经典译林:鲁滨逊漂流记(快乐读书吧小学六年级上)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经典译林:鲁滨逊漂流记(快乐读书吧小学六年级上)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经典译林:鲁滨逊漂流记(快乐读书吧小学六年级上)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每一个陷入困境、孤立无援的人都该一读,这本书会让你更加强大!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书目;著名翻译家郭建中口碑译本,译自笛福亲自审订的权威版本,阅读舒适。
内容简介:
在一次惊心动魄的海上航行中,鲁滨逊乘坐的大船意外沉没。他与狂风巨浪搏斗,*后来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孤岛。为了生存,他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种种困难,独自一人建造住所和船只,打猎,捕鱼,圈养动物,救出被人追赶的俘虏……*后终于获救,告别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荒岛,随船返回了英国。《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著名小说家,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家庭,一生的主要活动是经商,同时还从事政治活动。59岁开始写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是他的部作品,也是出色的一部,出版后在整个欧洲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除此以外,笛福的主要作品还有小说《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以及若干传记和游记。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一六三二年,我生在约克市一个富裕家庭。我们不是本地人。父亲是德国不来梅市人。他移居英国后,先住在赫尔市,经商发家后就收了生意,后搬到约克市定居,并在那儿娶了我母亲。母亲娘家姓鲁滨逊,是当地的一家名门望族,因而给我取名叫鲁滨逊·克罗伊茨内。由于英国人一读“克罗伊茨内”这个德国姓,发音就走样,结果大家就叫我们“克罗索”,以至连我们自己也这么叫,这么写了。所以,我的朋友们都叫我克罗索。
我有两个哥哥。大哥是驻佛兰德的英国步兵团中校。著名的洛克哈特上校曾带领过这支部队。大哥是在敦刻尔克附近与西班牙人作战时阵亡的。至于二哥的下落,我至今一无所知,就像我父母对我后来的境况也全然不知一样。
我是家里的小儿子,父母亲没让我学谋生的手艺,因此从小只是喜欢胡思乱想,一心想出洋远游。当时,我父亲年事已高,但他还是让我受了相当不错的教育。他曾送我去寄宿学校读书,还让我上免费学校接受乡村义务教育,一心一意想要我将来学法律。但我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只是想航海。我完全不顾父亲的意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告。我的这种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来不幸的命运。
我父亲头脑聪明,为人慎重。他预见到我的意图必然会给我带来不幸,就时常严肃地开导我,并给了我不少有益的忠告。一天早晨,他把我叫进他的卧室;因为,那时他正好痛风病发作,行动不便。他十分恳切地对我规劝了一番。他问我,除了为满足我自己漫游四海的癖好外,究竟有什么理由要离弃父母,背井离乡。在家乡,我可以经人引荐,在社会上立身。如果我自己勤奋努力,将来完全可以发家致富,过上安逸快活的日子。他对我说,一般出洋冒险的人,不是穷得身无分文,就是妄想暴富;他们野心勃勃,想以非凡的事业扬名于世。但对我来说,这样做既不值得,也无必要。就我的社会地位而言,正好介于两者之间,即一般所说的中间地位。从他长期的经验判断,这是世界上好的阶层,这种中间地位也能使人幸福。他们既不必像下层大众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生活依旧无着;也不会像那些上层人物因骄奢淫逸、野心勃勃和相互倾轧而弄得心力交瘁。他说,我自己可以从下面的事实中认识到,中间地位的生活确实幸福无比;这就是,人人羡慕这种地位,许多帝王都感叹其高贵的出身给他们带来的不幸后果,恨不得自己出身于贫贱与高贵之间的中间阶层。明智的人也证明,中间阶层的人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圣经》中的智者也曾祈祷:“使我既不贫穷,也不富裕。”
他提醒我,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都多灾多难,唯中间阶层灾祸少。中间阶层的生活,不会像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那样盛衰荣辱,瞬息万变。而且,中间地位不会像阔佬那样因挥霍无度、腐化堕落而弄得身心俱毁;也不会像穷人那样因终日操劳、缺吃少穿而搞得憔悴不堪。唯有中间地位的人可享尽人间的幸福和安乐。中等人常年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适可而止,中庸克己,健康安宁,交友娱乐,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乐趣, 都是中等人的福分。这种生活方式,使人平静安乐,悠然自得地过完一辈子,不受劳心劳力之苦。他们既不必为每日生计劳作,或为窘境所迫,以致伤身烦神;也不会因妒火攻心,或利欲熏心而狂躁不安。中间阶层的人可以平静地度过一生,尽情地品味人生的甜美,没有任何艰难困苦;他们感到幸福,并随着时日的过去,会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种幸福。
接着,他态度诚挚、充满慈爱地劝我不要耍孩子气,不要急于自讨苦吃。因为,不论从人之常情来说,还是从我的家庭出身而言,都不会让我吃苦。他说,我不必为每日生计去操劳,他会为我做好一切安排,并将尽力让我过上前面所说的中间阶层的生活。如果我不能在世上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那完全是我的命运或我自己的过错所致,而他已尽了自己的责任。因为他看到我将要采取的行动必然会给我自己带来苦难,因此向我提出了忠告。总而言之,他答应, 如果我听他的话,安心留在家里,他一定尽力为我做出安排。他从不同意我离家远游。如果我将来遭遇到什么不幸,那就不要怪他。谈话结束时,他又说,我应以大哥为前车之鉴。他也曾经同样恳切地规劝过大哥不要去佛兰德打仗,但大哥没听从他的劝告。当时他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决意去部队服役,结果在战场上丧了命。他还对我说,他当然会永远为我祈祷,但我如果执意采取这种愚蠢的行动,那么,他敢说,上帝一定不会保佑我的。当我将来呼援无门时,我会后悔自己没有听从他的忠告。
事后想起来,我父亲后这几句话,后来竟成了我遭际的预言; 当然我相信我父亲自己当时未必意识到他自己会有这种先见之明。我注意到,当我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老泪纵横,尤其是他讲到我大哥陈尸战场,讲到我将来呼援无门而后悔时,更是悲不自胜,不得不中断了他的谈话。后,他对我说,他忧心如焚,现在连话也说不下去了。
我为这次谈话深受感动。真的,谁听了这样的话会无动于衷呢?我决心不再想出洋的事了,而是听从父亲的意愿,安心留在家里。可是,天哪!只过了几天,我就把自己的决心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简单地说,为了不让我父亲再纠缠我,在那次谈话后的好几个星期里,我一直远远躲开他。但是,我并不仓促行事,不像以前那样头脑发热时想干就干,而是等我母亲心情较好的时候去找了她。我对她说,我一心想到外面去见见世面,除此之外我什么事也不想干。父亲好答应我,免得逼我私自出走。我说,我已经十八岁了, 无论去当学徒,或是去做律师的助手都太晚了。而且,我相信, 即使自己去当学徒或做助手,也必定不等满师就会从师傅那儿逃出来去航海的。如果她能去父亲那儿为我说情,让他答应我乘船出洋一次,如果我回家后觉得自己并不喜欢航海,那我就会加倍努力弥补我所浪费的时间。
我母亲听了我的话就大发脾气。她对我说,她知道去对父亲说这种事毫无用处。父亲非常清楚这事对我的利害关系,决不会答应我去做任何伤害我自己的事情。她还说,父亲和我的谈话那样语重心长、谆谆善诱,而我竟然还想离家远游,这实在使她难以理解。她说,总而言之,如果我执意自寻绝路,那谁也不会来帮助我的。她要我相信,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都不会同意我出洋远航,所以我如果自己想找死,与她也无关,免得我将来说,当时我父亲是不同意的,但我母亲却同意了。
尽管我母亲当面拒绝了我的请求,表示不愿意向父亲转达我的话,但事后我听说,她还是把我们的谈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父亲。父亲听了深为忧虑。他对母亲叹息说,这孩子要是能留在家里,也许会很幸福的;但如果他坚持要到海外去,就会成为世界上不幸的人,因此,说什么他也不能同意我出去。
只过了一年光景,我终于离家出走了。而在这一年里,尽管家里人多次建议我去干点正事,但我就是冥顽不化,一概不听,反而老是与父母亲纠缠,要他们不要那样反对自己孩子的心愿。有一天,我偶然来到赫尔市。当时,我还没有私自出走的念头。但在那里,我碰到了一个朋友。他说他将乘他父亲的船去伦敦,并怂恿我与他们一起去。他用水手们常用的诱人航海的办法对我说,我不必付船费。这时,我既不同父母商量,也不给他们捎个话,我想我走了以后他们迟早会听到消息的。同时,我既不向上帝祈祷,也没有要父亲为我祝福,甚至都不考虑当时的情况和将来的后果,就登上了一艘开往伦敦的船。时间是一六五一年九月一日。谁知道这是一个恶时辰啊!我相信,没有一个外出冒险的年轻人会像我这样一出门就倒霉,一倒霉就这么久久难以摆脱。我们的船一驶出恒比尔河就刮起了大风,风助浪势,煞是吓人。因为我次出海,人感到难过得要命,心里又怕得要死。这时,我开始对我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了。我这个不孝之子,背弃父母,不尽天职,老天这么快就惩罚我了,真是天公地道啊!这时,我父母的忠告,父亲的眼泪和母亲的乞求,都涌进了我的脑海。我良心终究尚未丧尽,不禁谴责起自己来:我不应该不听别人的忠告,背弃对上帝和父亲的天职。
这时风暴越刮越猛,大海汹涌澎湃,波浪滔天。我以前从未见过这种情景。但比起我后来多次见到过的咆哮的大海,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就是与我几天后见到的情景,也不能相比。可是,在当时,对我这个初次航海的年轻人来说,足以令我胆战心惊了,因为我对航海的事一无所知。我感到,海浪随时会将我们吞没。每次我们的船跌入浪涡时,我想我们的船会随时倾覆沉入海底再也浮不起来了。在这种惶恐不安的心情下,我一次又一次地发誓,下了无数次决心,说如果上帝在这次航行中留我一命,只要让我双脚一踏上陆地,我就马上回到我父亲身边,今生今世再也不乘船出海了。我将听从父亲的劝告,再也不自寻烦恼了。同时,我也醒悟到,我父亲关于中间阶层生活的看法,确实句句在理。就拿我父亲来说吧, 他一生平安舒适,既没有遇到过海上的狂风恶浪,也没有遭到过陆上的艰难困苦。我决心,我要像一个真正回头的浪子,回到家里,回到我父亲的身边。
一六三二年,我生在约克市一个富裕家庭。我们不是本地人。父亲是德国不来梅市人。他移居英国后,先住在赫尔市,经商发家后就收了生意,后搬到约克市定居,并在那儿娶了我母亲。母亲娘家姓鲁滨逊,是当地的一家名门望族,因而给我取名叫鲁滨逊·克罗伊茨内。由于英国人一读“克罗伊茨内”这个德国姓,发音就走样,结果大家就叫我们“克罗索”,以至连我们自己也这么叫,这么写了。所以,我的朋友们都叫我克罗索。
我有两个哥哥。大哥是驻佛兰德的英国步兵团中校。著名的洛克哈特上校曾带领过这支部队。大哥是在敦刻尔克附近与西班牙人作战时阵亡的。至于二哥的下落,我至今一无所知,就像我父母对我后来的境况也全然不知一样。
我是家里的小儿子,父母亲没让我学谋生的手艺,因此从小只是喜欢胡思乱想,一心想出洋远游。当时,我父亲年事已高,但他还是让我受了相当不错的教育。他曾送我去寄宿学校读书,还让我上免费学校接受乡村义务教育,一心一意想要我将来学法律。但我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只是想航海。我完全不顾父亲的意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告。我的这种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来不幸的命运。
我父亲头脑聪明,为人慎重。他预见到我的意图必然会给我带来不幸,就时常严肃地开导我,并给了我不少有益的忠告。一天早晨,他把我叫进他的卧室;因为,那时他正好痛风病发作,行动不便。他十分恳切地对我规劝了一番。他问我,除了为满足我自己漫游四海的癖好外,究竟有什么理由要离弃父母,背井离乡。在家乡,我可以经人引荐,在社会上立身。如果我自己勤奋努力,将来完全可以发家致富,过上安逸快活的日子。他对我说,一般出洋冒险的人,不是穷得身无分文,就是妄想暴富;他们野心勃勃,想以非凡的事业扬名于世。但对我来说,这样做既不值得,也无必要。就我的社会地位而言,正好介于两者之间,即一般所说的中间地位。从他长期的经验判断,这是世界上好的阶层,这种中间地位也能使人幸福。他们既不必像下层大众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生活依旧无着;也不会像那些上层人物因骄奢淫逸、野心勃勃和相互倾轧而弄得心力交瘁。他说,我自己可以从下面的事实中认识到,中间地位的生活确实幸福无比;这就是,人人羡慕这种地位,许多帝王都感叹其高贵的出身给他们带来的不幸后果,恨不得自己出身于贫贱与高贵之间的中间阶层。明智的人也证明,中间阶层的人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圣经》中的智者也曾祈祷:“使我既不贫穷,也不富裕。”
他提醒我,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都多灾多难,唯中间阶层灾祸少。中间阶层的生活,不会像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那样盛衰荣辱,瞬息万变。而且,中间地位不会像阔佬那样因挥霍无度、腐化堕落而弄得身心俱毁;也不会像穷人那样因终日操劳、缺吃少穿而搞得憔悴不堪。唯有中间地位的人可享尽人间的幸福和安乐。中等人常年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适可而止,中庸克己,健康安宁,交友娱乐,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乐趣, 都是中等人的福分。这种生活方式,使人平静安乐,悠然自得地过完一辈子,不受劳心劳力之苦。他们既不必为每日生计劳作,或为窘境所迫,以致伤身烦神;也不会因妒火攻心,或利欲熏心而狂躁不安。中间阶层的人可以平静地度过一生,尽情地品味人生的甜美,没有任何艰难困苦;他们感到幸福,并随着时日的过去,会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种幸福。
接着,他态度诚挚、充满慈爱地劝我不要耍孩子气,不要急于自讨苦吃。因为,不论从人之常情来说,还是从我的家庭出身而言,都不会让我吃苦。他说,我不必为每日生计去操劳,他会为我做好一切安排,并将尽力让我过上前面所说的中间阶层的生活。如果我不能在世上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那完全是我的命运或我自己的过错所致,而他已尽了自己的责任。因为他看到我将要采取的行动必然会给我自己带来苦难,因此向我提出了忠告。总而言之,他答应, 如果我听他的话,安心留在家里,他一定尽力为我做出安排。他从不同意我离家远游。如果我将来遭遇到什么不幸,那就不要怪他。谈话结束时,他又说,我应以大哥为前车之鉴。他也曾经同样恳切地规劝过大哥不要去佛兰德打仗,但大哥没听从他的劝告。当时他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决意去部队服役,结果在战场上丧了命。他还对我说,他当然会永远为我祈祷,但我如果执意采取这种愚蠢的行动,那么,他敢说,上帝一定不会保佑我的。当我将来呼援无门时,我会后悔自己没有听从他的忠告。
事后想起来,我父亲后这几句话,后来竟成了我遭际的预言; 当然我相信我父亲自己当时未必意识到他自己会有这种先见之明。我注意到,当我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老泪纵横,尤其是他讲到我大哥陈尸战场,讲到我将来呼援无门而后悔时,更是悲不自胜,不得不中断了他的谈话。后,他对我说,他忧心如焚,现在连话也说不下去了。
我为这次谈话深受感动。真的,谁听了这样的话会无动于衷呢?我决心不再想出洋的事了,而是听从父亲的意愿,安心留在家里。可是,天哪!只过了几天,我就把自己的决心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简单地说,为了不让我父亲再纠缠我,在那次谈话后的好几个星期里,我一直远远躲开他。但是,我并不仓促行事,不像以前那样头脑发热时想干就干,而是等我母亲心情较好的时候去找了她。我对她说,我一心想到外面去见见世面,除此之外我什么事也不想干。父亲好答应我,免得逼我私自出走。我说,我已经十八岁了, 无论去当学徒,或是去做律师的助手都太晚了。而且,我相信, 即使自己去当学徒或做助手,也必定不等满师就会从师傅那儿逃出来去航海的。如果她能去父亲那儿为我说情,让他答应我乘船出洋一次,如果我回家后觉得自己并不喜欢航海,那我就会加倍努力弥补我所浪费的时间。
我母亲听了我的话就大发脾气。她对我说,她知道去对父亲说这种事毫无用处。父亲非常清楚这事对我的利害关系,决不会答应我去做任何伤害我自己的事情。她还说,父亲和我的谈话那样语重心长、谆谆善诱,而我竟然还想离家远游,这实在使她难以理解。她说,总而言之,如果我执意自寻绝路,那谁也不会来帮助我的。她要我相信,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都不会同意我出洋远航,所以我如果自己想找死,与她也无关,免得我将来说,当时我父亲是不同意的,但我母亲却同意了。
尽管我母亲当面拒绝了我的请求,表示不愿意向父亲转达我的话,但事后我听说,她还是把我们的谈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父亲。父亲听了深为忧虑。他对母亲叹息说,这孩子要是能留在家里,也许会很幸福的;但如果他坚持要到海外去,就会成为世界上不幸的人,因此,说什么他也不能同意我出去。
只过了一年光景,我终于离家出走了。而在这一年里,尽管家里人多次建议我去干点正事,但我就是冥顽不化,一概不听,反而老是与父母亲纠缠,要他们不要那样反对自己孩子的心愿。有一天,我偶然来到赫尔市。当时,我还没有私自出走的念头。但在那里,我碰到了一个朋友。他说他将乘他父亲的船去伦敦,并怂恿我与他们一起去。他用水手们常用的诱人航海的办法对我说,我不必付船费。这时,我既不同父母商量,也不给他们捎个话,我想我走了以后他们迟早会听到消息的。同时,我既不向上帝祈祷,也没有要父亲为我祝福,甚至都不考虑当时的情况和将来的后果,就登上了一艘开往伦敦的船。时间是一六五一年九月一日。谁知道这是一个恶时辰啊!我相信,没有一个外出冒险的年轻人会像我这样一出门就倒霉,一倒霉就这么久久难以摆脱。我们的船一驶出恒比尔河就刮起了大风,风助浪势,煞是吓人。因为我次出海,人感到难过得要命,心里又怕得要死。这时,我开始对我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了。我这个不孝之子,背弃父母,不尽天职,老天这么快就惩罚我了,真是天公地道啊!这时,我父母的忠告,父亲的眼泪和母亲的乞求,都涌进了我的脑海。我良心终究尚未丧尽,不禁谴责起自己来:我不应该不听别人的忠告,背弃对上帝和父亲的天职。
这时风暴越刮越猛,大海汹涌澎湃,波浪滔天。我以前从未见过这种情景。但比起我后来多次见到过的咆哮的大海,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就是与我几天后见到的情景,也不能相比。可是,在当时,对我这个初次航海的年轻人来说,足以令我胆战心惊了,因为我对航海的事一无所知。我感到,海浪随时会将我们吞没。每次我们的船跌入浪涡时,我想我们的船会随时倾覆沉入海底再也浮不起来了。在这种惶恐不安的心情下,我一次又一次地发誓,下了无数次决心,说如果上帝在这次航行中留我一命,只要让我双脚一踏上陆地,我就马上回到我父亲身边,今生今世再也不乘船出海了。我将听从父亲的劝告,再也不自寻烦恼了。同时,我也醒悟到,我父亲关于中间阶层生活的看法,确实句句在理。就拿我父亲来说吧, 他一生平安舒适,既没有遇到过海上的狂风恶浪,也没有遭到过陆上的艰难困苦。我决心,我要像一个真正回头的浪子,回到家里,回到我父亲的身边。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经典译林:鲁滨逊漂流记(快乐读书吧小学六年级上)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经典译林:鲁滨逊漂流记(快乐读书吧小学六年级上)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经典译林:鲁滨逊漂流记(快乐读书吧小学六年级上)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他对我说,一般出洋冒险的人,不是穷得身无分文,就是妄想暴富;他们野心勃勃,想以非凡的事业扬名于世。但对我来说,这样做既不值得,也无必要。
他对我说,一般出洋冒险的人,不是穷得身无分文,就是妄想暴富;他们野心勃勃,想以非凡的事业扬名于世。但对我来说,这样做既不值得,也无必要。就我的社会地位而言,正好介于两者之间,即一般所说的中间地位。从他长期的经验判断,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阶层,这种中间地位也最能使人幸福。他们既不必像下层大众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生活依旧无着;也不会像那些上层人物因骄奢淫逸、野心勃勃和相互倾轧而弄得心力交瘁。他说,我自己可以从下面的事实中认识到,中间地位的生活确实幸福无比;这就是,人人羡慕这种地位,许多帝王都感叹其高贵的出身给他们带来的不幸后果,恨不得自己出生于贫贱与高贵之间的中间阶层。明智的人也证明,中间阶层的人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圣经》中的智者也曾祈祷:"使我既不贫穷,也不富裕。"他提醒我,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都多灾多难,唯中间阶层灾祸最少。中间阶层的生活,不会像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那样盛衰荣辱,瞬息万变。而且,中间地位不会像阔佬那样因挥霍无度、腐化堕落而弄得身心俱病;也不会像穷人那样因终日操劳、缺吃少穿而搞得憔悴不堪。唯有中间地位的人可享尽人间的幸福和安乐。中等人常年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适可而止,中庸克己,健康安宁,交友娱乐,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乐趣,都是中等人的福份。这种生活方式,使人平静安乐,怡然自得地过完一辈子,不受劳心劳力之苦。他们既不必为每日生计劳作,或为窘境所迫,以至伤身烦神;也不会因妒火攻心,或利欲薰心而狂躁不安。中间阶层的人可以平静地度过一生,尽情地体味人生的甜美,没有任何艰难困苦;他们感到幸福,并随着时日的过去,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种幸福。
这件事使我以后时常想起,一般人之心情多么荒诞可笑,而又那样莫名其妙;尤其...
尤其是年轻人,照例在这种时刻,应听从理智的指导。然而,他们不以犯罪为耻,反倒以悔罪为耻;他们不以干傻事为耻,反倒以改过为耻。而事实上他们若能觉悟,别人才会把他们看做聪明人呢。
一个人如果真的世事通明,就一定会意识到,真正的幸福不是被上帝从患难中拯救出来,而是从罪恶的深渊中拯救出来。
在人类的情感里,往往有一种神秘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一旦被某种目标所吸引,就会以一种狂热和冲动促使我们的灵魂向那目标扑去,不管是看得见的目标,还是自己头脑想象中的看不见的目标;不达到目标,我们就会痛苦不已。
世上有许多道理,只要有一天能大彻大悟,就不算 太晚。我奉劝那些三思而后行的人,如果在他们的生活里,也像我一样充满了种种出乎寻常的变故,或者即使没有什么出乎寻常的变故,都千万不要忽视这种上天的启示,不管这种启示是什么看不见的神明发出的。关于这一点,我不准备在这里讨论,也无法加以阐明。但这种启示至少可以证明,精神与精神之间是可以交往的,有形的事物和无形的事物之间是有神秘的沟通的。而且,这种证明是永远无法推翻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竭力想躲避的坏事,却往往是我们获得拯救的途径;我们一旦遭到这种恶运,往往会吓得半死,可是,正由于我们陷入了痛苦,才得以解脱痛苦。
我现在把文明世界看得遥不可及,与我毫无关系,我对它没有愿望,一无所求。总之,我跟它没有联系,也不想有什么联系……
虽然天气这么热,没有必要穿衣服,但我不能赤身裸体。我曾打算这么做(实际上没有),我甚至受不了自己动过这种念头,尽管这岛上就我独自一人。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每一个陷入困境、孤立无援的人都该一读,这本书会让你更加强大。“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的传世之作,以全新面貌呈现,带我们重温经典。这是一个孤独无助的个体如何依靠意志和智慧在荒岛上求生的故事。在一次惊心动魄的海上航行中,鲁滨逊乘坐的大船意外沉没。他与狂风巨浪搏斗,*后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为了生存,他不放弃,不妥协,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坚持活下来,等到*终获救的那一天。
著名翻译家郭建中口碑译本,译自笛福亲自审订的权威版本,内有多幅原版插图,版式舒朗,阅读舒适。
书摘插图
一六三二年,我生在约克市一个富裕家庭。我们不是本地人。父亲是德国不来梅市人。他移居英国后,先住在赫尔市,经商发家后就收了生意,后搬到约克市定居,并在那儿娶了我母亲。母亲娘家姓鲁滨逊,是当地的一家名门望族,因而给我取名叫鲁滨逊·克罗伊茨内。由于英国人一读“克罗伊茨内”这个德国姓,发音就走样,结果大家就叫我们“克罗索”,以至连我们自己也这么叫,这么写了。所以,我的朋友们都叫我克罗索。
我有两个哥哥。大哥是驻佛兰德的英国步兵团中校。著名的洛克哈特上校曾带领过这支部队。大哥是在敦刻尔克附近与西班牙人作战时阵亡的。至于二哥的下落,我至今一无所知,就像我父母对我后来的境况也全然不知一样。
我是家里的小儿子,父母亲没让我学谋生的手艺,因此从小只是喜欢胡思乱想,一心想出洋远游。当时,我父亲年事已高,但他还是让我受了相当不错的教育。他曾送我去寄宿学校读书,还让我上免费学校接受乡村义务教育,一心一意想要我将来学法律。但我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只是想航海。我完全不顾父亲的意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告。我的这种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来不幸的命运。
我父亲头脑聪明,为人慎重。他预见到我的意图必然会给我带来不幸,就时常严肃地开导我,并给了我不少有益的忠告。一天早晨,他把我叫进他的卧室;因为,那时他正好痛风病发作,行动不便。他十分恳切地对我规劝了一番。他问我,除了为满足我自己漫游四海的癖好外,究竟有什么理由要离弃父母,背井离乡。在家乡,我可以经人引荐,在社会上立身。如果我自己勤奋努力,将来完全可以发家致富,过上安逸快活的日子。他对我说,一般出洋冒险的人,不是穷得身无分文,就是妄想暴富;他们野心勃勃,想以非凡的事业扬名于世。但对我来说,这样做既不值得,也无必要。就我的社会地位而言,正好介于两者之间,即一般所说的中间地位。从他长期的经验判断,这是世界上好的阶层,这种中间地位也能使人幸福。他们既不必像下层大众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生活依旧无着;也不会像那些上层人物因骄奢淫逸、野心勃勃和相互倾轧而弄得心力交瘁。他说,我自己可以从下面的事实中认识到,中间地位的生活确实幸福无比;这就是,人人羡慕这种地位,许多帝王都感叹其高贵的出身给他们带来的不幸后果,恨不得自己出身于贫贱与高贵之间的中间阶层。明智的人也证明,中间阶层的人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圣经》中的智者也曾祈祷:“使我既不贫穷,也不富裕。”
他提醒我,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都多灾多难,唯中间阶层灾祸少。中间阶层的生活,不会像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那样盛衰荣辱,瞬息万变。而且,中间地位不会像阔佬那样因挥霍无度、腐化堕落而弄得身心俱毁;也不会像穷人那样因终日操劳、缺吃少穿而搞得憔悴不堪。唯有中间地位的人可享尽人间的幸福和安乐。中等人常年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适可而止,中庸克己,健康安宁,交友娱乐,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乐趣, 都是中等人的福分。这种生活方式,使人平静安乐,悠然自得地过完一辈子,不受劳心劳力之苦。他们既不必为每日生计劳作,或为窘境所迫,以致伤身烦神;也不会因妒火攻心,或利欲熏心而狂躁不安。中间阶层的人可以平静地度过一生,尽情地品味人生的甜美,没有任何艰难困苦;他们感到幸福,并随着时日的过去,会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种幸福。
接着,他态度诚挚、充满慈爱地劝我不要耍孩子气,不要急于自讨苦吃。因为,不论从人之常情来说,还是从我的家庭出身而言,都不会让我吃苦。他说,我不必为每日生计去操劳,他会为我做好一切安排,并将尽力让我过上前面所说的中间阶层的生活。如果我不能在世上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那完全是我的命运或我自己的过错所致,而他已尽了自己的责任。因为他看到我将要采取的行动必然会给我自己带来苦难,因此向我提出了忠告。总而言之,他答应, 如果我听他的话,安心留在家里,他一定尽力为我做出安排。他从不同意我离家远游。如果我将来遭遇到什么不幸,那就不要怪他。谈话结束时,他又说,我应以大哥为前车之鉴。他也曾经同样恳切地规劝过大哥不要去佛兰德打仗,但大哥没听从他的劝告。当时他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决意去部队服役,结果在战场上丧了命。他还对我说,他当然会永远为我祈祷,但我如果执意采取这种愚蠢的行动,那么,他敢说,上帝一定不会保佑我的。当我将来呼援无门时,我会后悔自己没有听从他的忠告。
事后想起来,我父亲后这几句话,后来竟成了我遭际的预言; 当然我相信我父亲自己当时未必意识到他自己会有这种先见之明。我注意到,当我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老泪纵横,尤其是他讲到我大哥陈尸战场,讲到我将来呼援无门而后悔时,更是悲不自胜,不得不中断了他的谈话。后,他对我说,他忧心如焚,现在连话也说不下去了。
我为这次谈话深受感动。真的,谁听了这样的话会无动于衷呢?我决心不再想出洋的事了,而是听从父亲的意愿,安心留在家里。可是,天哪!只过了几天,我就把自己的决心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简单地说,为了不让我父亲再纠缠我,在那次谈话后的好几个星期里,我一直远远躲开他。但是,我并不仓促行事,不像以前那样头脑发热时想干就干,而是等我母亲心情较好的时候去找了她。我对她说,我一心想到外面去见见世面,除此之外我什么事也不想干。父亲好答应我,免得逼我私自出走。我说,我已经十八岁了, 无论去当学徒,或是去做律师的助手都太晚了。而且,我相信, 即使自己去当学徒或做助手,也必定不等满师就会从师傅那儿逃出来去航海的。如果她能去父亲那儿为我说情,让他答应我乘船出洋一次,如果我回家后觉得自己并不喜欢航海,那我就会加倍努力弥补我所浪费的时间。
我母亲听了我的话就大发脾气。她对我说,她知道去对父亲说这种事毫无用处。父亲非常清楚这事对我的利害关系,决不会答应我去做任何伤害我自己的事情。她还说,父亲和我的谈话那样语重心长、谆谆善诱,而我竟然还想离家远游,这实在使她难以理解。她说,总而言之,如果我执意自寻绝路,那谁也不会来帮助我的。她要我相信,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都不会同意我出洋远航,所以我如果自己想找死,与她也无关,免得我将来说,当时我父亲是不同意的,但我母亲却同意了。
尽管我母亲当面拒绝了我的请求,表示不愿意向父亲转达我的话,但事后我听说,她还是把我们的谈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父亲。父亲听了深为忧虑。他对母亲叹息说,这孩子要是能留在家里,也许会很幸福的;但如果他坚持要到海外去,就会成为世界上不幸的人,因此,说什么他也不能同意我出去。
只过了一年光景,我终于离家出走了。而在这一年里,尽管家里人多次建议我去干点正事,但我就是冥顽不化,一概不听,反而老是与父母亲纠缠,要他们不要那样反对自己孩子的心愿。有一天,我偶然来到赫尔市。当时,我还没有私自出走的念头。但在那里,我碰到了一个朋友。他说他将乘他父亲的船去伦敦,并怂恿我与他们一起去。他用水手们常用的诱人航海的办法对我说,我不必付船费。这时,我既不同父母商量,也不给他们捎个话,我想我走了以后他们迟早会听到消息的。同时,我既不向上帝祈祷,也没有要父亲为我祝福,甚至都不考虑当时的情况和将来的后果,就登上了一艘开往伦敦的船。时间是一六五一年九月一日。谁知道这是一个恶时辰啊!我相信,没有一个外出冒险的年轻人会像我这样一出门就倒霉,一倒霉就这么久久难以摆脱。我们的船一驶出恒比尔河就刮起了大风,风助浪势,煞是吓人。因为我次出海,人感到难过得要命,心里又怕得要死。这时,我开始对我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了。我这个不孝之子,背弃父母,不尽天职,老天这么快就惩罚我了,真是天公地道啊!这时,我父母的忠告,父亲的眼泪和母亲的乞求,都涌进了我的脑海。我良心终究尚未丧尽,不禁谴责起自己来:我不应该不听别人的忠告,背弃对上帝和父亲的天职。
这时风暴越刮越猛,大海汹涌澎湃,波浪滔天。我以前从未见过这种情景。但比起我后来多次见到过的咆哮的大海,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就是与我几天后见到的情景,也不能相比。可是,在当时,对我这个初次航海的年轻人来说,足以令我胆战心惊了,因为我对航海的事一无所知。我感到,海浪随时会将我们吞没。每次我们的船跌入浪涡时,我想我们的船会随时倾覆沉入海底再也浮不起来了。在这种惶恐不安的心情下,我一次又一次地发誓,下了无数次决心,说如果上帝在这次航行中留我一命,只要让我双脚一踏上陆地,我就马上回到我父亲身边,今生今世再也不乘船出海了。我将听从父亲的劝告,再也不自寻烦恼了。同时,我也醒悟到,我父亲关于中间阶层生活的看法,确实句句在理。就拿我父亲来说吧, 他一生平安舒适,既没有遇到过海上的狂风恶浪,也没有遭到过陆上的艰难困苦。我决心,我要像一个真正回头的浪子,回到家里,回到我父亲的身边。
一六三二年,我生在约克市一个富裕家庭。我们不是本地人。父亲是德国不来梅市人。他移居英国后,先住在赫尔市,经商发家后就收了生意,后搬到约克市定居,并在那儿娶了我母亲。母亲娘家姓鲁滨逊,是当地的一家名门望族,因而给我取名叫鲁滨逊·克罗伊茨内。由于英国人一读“克罗伊茨内”这个德国姓,发音就走样,结果大家就叫我们“克罗索”,以至连我们自己也这么叫,这么写了。所以,我的朋友们都叫我克罗索。
我有两个哥哥。大哥是驻佛兰德的英国步兵团中校。著名的洛克哈特上校曾带领过这支部队。大哥是在敦刻尔克附近与西班牙人作战时阵亡的。至于二哥的下落,我至今一无所知,就像我父母对我后来的境况也全然不知一样。
我是家里的小儿子,父母亲没让我学谋生的手艺,因此从小只是喜欢胡思乱想,一心想出洋远游。当时,我父亲年事已高,但他还是让我受了相当不错的教育。他曾送我去寄宿学校读书,还让我上免费学校接受乡村义务教育,一心一意想要我将来学法律。但我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只是想航海。我完全不顾父亲的意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告。我的这种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来不幸的命运。
我父亲头脑聪明,为人慎重。他预见到我的意图必然会给我带来不幸,就时常严肃地开导我,并给了我不少有益的忠告。一天早晨,他把我叫进他的卧室;因为,那时他正好痛风病发作,行动不便。他十分恳切地对我规劝了一番。他问我,除了为满足我自己漫游四海的癖好外,究竟有什么理由要离弃父母,背井离乡。在家乡,我可以经人引荐,在社会上立身。如果我自己勤奋努力,将来完全可以发家致富,过上安逸快活的日子。他对我说,一般出洋冒险的人,不是穷得身无分文,就是妄想暴富;他们野心勃勃,想以非凡的事业扬名于世。但对我来说,这样做既不值得,也无必要。就我的社会地位而言,正好介于两者之间,即一般所说的中间地位。从他长期的经验判断,这是世界上好的阶层,这种中间地位也能使人幸福。他们既不必像下层大众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生活依旧无着;也不会像那些上层人物因骄奢淫逸、野心勃勃和相互倾轧而弄得心力交瘁。他说,我自己可以从下面的事实中认识到,中间地位的生活确实幸福无比;这就是,人人羡慕这种地位,许多帝王都感叹其高贵的出身给他们带来的不幸后果,恨不得自己出身于贫贱与高贵之间的中间阶层。明智的人也证明,中间阶层的人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圣经》中的智者也曾祈祷:“使我既不贫穷,也不富裕。”
他提醒我,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都多灾多难,唯中间阶层灾祸少。中间阶层的生活,不会像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那样盛衰荣辱,瞬息万变。而且,中间地位不会像阔佬那样因挥霍无度、腐化堕落而弄得身心俱毁;也不会像穷人那样因终日操劳、缺吃少穿而搞得憔悴不堪。唯有中间地位的人可享尽人间的幸福和安乐。中等人常年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适可而止,中庸克己,健康安宁,交友娱乐,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乐趣, 都是中等人的福分。这种生活方式,使人平静安乐,悠然自得地过完一辈子,不受劳心劳力之苦。他们既不必为每日生计劳作,或为窘境所迫,以致伤身烦神;也不会因妒火攻心,或利欲熏心而狂躁不安。中间阶层的人可以平静地度过一生,尽情地品味人生的甜美,没有任何艰难困苦;他们感到幸福,并随着时日的过去,会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种幸福。
接着,他态度诚挚、充满慈爱地劝我不要耍孩子气,不要急于自讨苦吃。因为,不论从人之常情来说,还是从我的家庭出身而言,都不会让我吃苦。他说,我不必为每日生计去操劳,他会为我做好一切安排,并将尽力让我过上前面所说的中间阶层的生活。如果我不能在世上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那完全是我的命运或我自己的过错所致,而他已尽了自己的责任。因为他看到我将要采取的行动必然会给我自己带来苦难,因此向我提出了忠告。总而言之,他答应, 如果我听他的话,安心留在家里,他一定尽力为我做出安排。他从不同意我离家远游。如果我将来遭遇到什么不幸,那就不要怪他。谈话结束时,他又说,我应以大哥为前车之鉴。他也曾经同样恳切地规劝过大哥不要去佛兰德打仗,但大哥没听从他的劝告。当时他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决意去部队服役,结果在战场上丧了命。他还对我说,他当然会永远为我祈祷,但我如果执意采取这种愚蠢的行动,那么,他敢说,上帝一定不会保佑我的。当我将来呼援无门时,我会后悔自己没有听从他的忠告。
事后想起来,我父亲后这几句话,后来竟成了我遭际的预言; 当然我相信我父亲自己当时未必意识到他自己会有这种先见之明。我注意到,当我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老泪纵横,尤其是他讲到我大哥陈尸战场,讲到我将来呼援无门而后悔时,更是悲不自胜,不得不中断了他的谈话。后,他对我说,他忧心如焚,现在连话也说不下去了。
我为这次谈话深受感动。真的,谁听了这样的话会无动于衷呢?我决心不再想出洋的事了,而是听从父亲的意愿,安心留在家里。可是,天哪!只过了几天,我就把自己的决心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简单地说,为了不让我父亲再纠缠我,在那次谈话后的好几个星期里,我一直远远躲开他。但是,我并不仓促行事,不像以前那样头脑发热时想干就干,而是等我母亲心情较好的时候去找了她。我对她说,我一心想到外面去见见世面,除此之外我什么事也不想干。父亲好答应我,免得逼我私自出走。我说,我已经十八岁了, 无论去当学徒,或是去做律师的助手都太晚了。而且,我相信, 即使自己去当学徒或做助手,也必定不等满师就会从师傅那儿逃出来去航海的。如果她能去父亲那儿为我说情,让他答应我乘船出洋一次,如果我回家后觉得自己并不喜欢航海,那我就会加倍努力弥补我所浪费的时间。
我母亲听了我的话就大发脾气。她对我说,她知道去对父亲说这种事毫无用处。父亲非常清楚这事对我的利害关系,决不会答应我去做任何伤害我自己的事情。她还说,父亲和我的谈话那样语重心长、谆谆善诱,而我竟然还想离家远游,这实在使她难以理解。她说,总而言之,如果我执意自寻绝路,那谁也不会来帮助我的。她要我相信,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都不会同意我出洋远航,所以我如果自己想找死,与她也无关,免得我将来说,当时我父亲是不同意的,但我母亲却同意了。
尽管我母亲当面拒绝了我的请求,表示不愿意向父亲转达我的话,但事后我听说,她还是把我们的谈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父亲。父亲听了深为忧虑。他对母亲叹息说,这孩子要是能留在家里,也许会很幸福的;但如果他坚持要到海外去,就会成为世界上不幸的人,因此,说什么他也不能同意我出去。
只过了一年光景,我终于离家出走了。而在这一年里,尽管家里人多次建议我去干点正事,但我就是冥顽不化,一概不听,反而老是与父母亲纠缠,要他们不要那样反对自己孩子的心愿。有一天,我偶然来到赫尔市。当时,我还没有私自出走的念头。但在那里,我碰到了一个朋友。他说他将乘他父亲的船去伦敦,并怂恿我与他们一起去。他用水手们常用的诱人航海的办法对我说,我不必付船费。这时,我既不同父母商量,也不给他们捎个话,我想我走了以后他们迟早会听到消息的。同时,我既不向上帝祈祷,也没有要父亲为我祝福,甚至都不考虑当时的情况和将来的后果,就登上了一艘开往伦敦的船。时间是一六五一年九月一日。谁知道这是一个恶时辰啊!我相信,没有一个外出冒险的年轻人会像我这样一出门就倒霉,一倒霉就这么久久难以摆脱。我们的船一驶出恒比尔河就刮起了大风,风助浪势,煞是吓人。因为我次出海,人感到难过得要命,心里又怕得要死。这时,我开始对我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了。我这个不孝之子,背弃父母,不尽天职,老天这么快就惩罚我了,真是天公地道啊!这时,我父母的忠告,父亲的眼泪和母亲的乞求,都涌进了我的脑海。我良心终究尚未丧尽,不禁谴责起自己来:我不应该不听别人的忠告,背弃对上帝和父亲的天职。
这时风暴越刮越猛,大海汹涌澎湃,波浪滔天。我以前从未见过这种情景。但比起我后来多次见到过的咆哮的大海,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就是与我几天后见到的情景,也不能相比。可是,在当时,对我这个初次航海的年轻人来说,足以令我胆战心惊了,因为我对航海的事一无所知。我感到,海浪随时会将我们吞没。每次我们的船跌入浪涡时,我想我们的船会随时倾覆沉入海底再也浮不起来了。在这种惶恐不安的心情下,我一次又一次地发誓,下了无数次决心,说如果上帝在这次航行中留我一命,只要让我双脚一踏上陆地,我就马上回到我父亲身边,今生今世再也不乘船出海了。我将听从父亲的劝告,再也不自寻烦恼了。同时,我也醒悟到,我父亲关于中间阶层生活的看法,确实句句在理。就拿我父亲来说吧, 他一生平安舒适,既没有遇到过海上的狂风恶浪,也没有遭到过陆上的艰难困苦。我决心,我要像一个真正回头的浪子,回到家里,回到我父亲的身边。
媒体评论
鲁滨逊代表一般的人性,无论他的智力还是道德都没有超出人性的中等状态,他身上*特殊的是这种“结合了事业与漫游的精神”。
——英国诗人和评论家 柯勒律治
每个成长中的男孩都应该先读读《鲁滨逊漂流记》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卢梭
没有一个小说家能写得比笛福更逼真了。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 毛姆
前言
如果世界上真有什么普通人的冒险经历值得公之于世,并在发表后会受到公众欢迎的话,那么,编者认为,这部自述便是这样的一部历险记。
编者认为,此人一生的离奇遭遇,是前所未闻的;他那变化万端的生活,也是的。
故事主人公以朴实严肃的态度,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并像所有明智的人一样,把遭遇的每件事情都与宗教信仰联系起来,用现身说法的方式教导别人,让我们在任何境遇下都要相信和尊重造物主的智慧,一切听其自然。
编者相信,本书所记述的一切都是事实,没有任何虚构的痕迹。读者阅读这类故事,一般也只是浏览一下而已,因而编者认为无需对原作加以润色,因为那样做对读者在教育和消遣方面也没什么两样。正因为如此,编者认为,出版这部自述本身就是对读者的一大贡献,因而也不必多说什么客套话了。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每一个陷入困境、孤立无援的人都该一读,这本书会让你更加强大。“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的传世之作,以全新面貌呈现,带我们重温经典。这是一个孤独无助的个体如何依靠意志和智慧在荒岛上求生的故事。在一次惊心动魄的海上航行中,鲁滨逊乘坐的大船意外沉没。他与狂风巨浪搏斗,最后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为了生存,他不放弃,不妥协,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坚持活下来,等到最终获救的那一天。
著名翻译家郭建中口碑译本,译自笛福亲自审订的权威版本,内有多幅原版插图,版式舒朗,阅读舒适。
【内容简介】
在一次惊心动魄的海上航行中,鲁滨逊乘坐的大船意外沉没。他与狂风巨浪搏斗,最后来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孤岛。为了生存,他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种种困难,独自一人建造住所和船只,打猎,捕鱼,圈养动物,救出被人追赶的俘虏……最后终于获救,告别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荒岛,随船返回了英国。《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差评(542+)
- txt(73+)
- 中评多(405+)
- 少量广告(418+)
- 购买多(340+)
- 实惠(585+)
- 无多页(459+)
- 体验满分(660+)
- 赚了(519+)
- 无漏页(85+)
- 字体合适(613+)
下载评价
- 网友 谢***灵: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曾***玉: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国***舒: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冯***卉: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龚***湄: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温***欣: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游***钰: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后***之: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家***丝:
好6666666
喜欢"经典译林:鲁滨逊漂流记(快乐读书吧小学六年级上)"的人也看了
强化安全观念,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素质教育读本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中国内地酒店及旅游业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9787113170943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我是快乐小富婆 刘忆如 著 中信出版社【正版书籍】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高等日语教育(第9辑)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颜氏家训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完美执行之最佳决策——企业完美执行行动方案丛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高校钢琴教学理念与创新实践研究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全7册活页环扣小奏鸣曲集+车尔尼初级练习599+流畅练习849+世界儿童钢琴名曲集+拜厄钢琴基础教程+哈农钢琴练指法+布格缪勒练习曲正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塑造诚信型组织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当代福建戏曲史料编年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Fooled by Randomness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幼儿教育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茅盾作品经典(子夜)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海外直订Ukulele Chords for Kids...& Big Kids Too! 孩子们的四弦琴和弦大孩子也是!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岗位技能五步上岗系列 防水工 王凤宝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9787553769240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公共管理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多彩山河:赏中国古城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放射物理与防护(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组织学彩色图鉴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7分